1.横列宽度、切割间隙、收尾长度、线迹密度、切刀形式、针线、钩针线张力、压脚压力均应能调节。以上各调节项目在“缝纫性能试验”中,按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方法调节。
2.缝纫运动与滑板高速运动应互锁。在锁眼机处于缝纫运动状态或高速运动状态时,切断电源使其停车,此时检验左手轮处的皮带轮或右手轮处的皮带轮是否处于空转状态。
3.压脚提升动作灵活,缝纫完毕后应能自动抬起压脚,其高度不低于10mm。在缝纫完毕、压脚自动抬起后,用10mm量规测量。
4.正常缝纫时,采用先切后缝或先缝后切,应均能自动切开纽孔,孔口整齐。在“缝纫性能试验”项目中目测判定。
5.缝纫开始及结束时,针线夹线板应有瞬时明显的松线作用。用手转动皮带轮,当锁眼机处于缝纫开始及结束时,目测针线夹线板是否被放松。
6.纽孔长度机纽孔宽度应分别在6~38mm及5.5~7mm范围内可调。机针不穿线,用120g/m2书皮纸作缝料,分别按最大及最小规格缝锁纽孔并判定。
二、缝纫性能的检测
1.检测前的准备
①检测前将锁眼机外表擦净,并清除针板、弯针以及过线等部位的污物,加润滑油后运转1min,按表10-3规定逐项试验。
缝纫性能的检测
缝纫 形式 |
纽孔 形式 |
缝线长度 |
|||||||||
机针 |
嵌线 |
缝线种类 |
缝料 |
层数 |
缝纫纽 孔个数 |
横列线 迹密度 |
横列 宽度 |
切线 间隙 |
纽孔 长度 |
||
先 切 后 缝 |
圆头 无收 尾纽 孔 |
随机机针 |
涤 纶 线③ |
2号2扣丝线 |
呢① |
2 |
50连续缝纫 |
10s/10mm |
3mm |
0 |
24 mm |
树脂衬 |
1 |
||||||||||
4.9~14tex F3涤纶线 |
卡其布② |
2 |
3 |
||||||||
圆头 带收 尾纽 孔 |
2号2扣丝线 |
呢 |
2 |
||||||||
树脂衬 |
1 |
||||||||||
4.9~14tex F3涤纶线 |
卡其布 |
2 |
|||||||||
先 缝 后 切 |
圆头 无收 尾纽 孔 |
2号2扣丝线 |
呢 |
2 |
0.5 mm |
||||||
树脂衬 |
1 |
||||||||||
4.9~14tex F3涤纶线 |
卡其布 |
2 |
|||||||||
圆头 带收 尾纽 孔 |
2号2扣丝线 |
呢 |
2 |
||||||||
树脂衬 |
1 |
||||||||||
4.9~14tex F3涤纶线 |
卡其布 |
2 |
注:①采用规格为“纱号80*80,密度192*157,根/10cm”的全毛呢。
②采用规格为“纱号18.5*2*18.5,密度371*189,根/10mm”卡其布。
③采用29.5texf3*3涤纶线,或类似粗度柔软的棉线等。
②逐项试验前允许试缝,并允许调节使用说明书中规定的各有关调节部位,但正是检测中不允许调节。
2.缝纫性能的检测
按表10-3规定的要求缝制的纽孔目测应达到下列要求:
① 迹清晰,不得有跳针、浮线、起皱、断线及断针等缺陷。
② 缝制后的纽孔线迹应均匀整齐。
③ 纽孔形状按纽孔中心,应左右对称,无明显差异。
④ 在先切后缝时,纽孔应被缝线包满。
⑤ 在先缝后切时,纽孔切刀口应位于切割间隙中间,不允许切断线缝。
⑥ 能自动剪针线,针线的线头不长于10mm。
⑦ 连续缝纫试验时,缝锁50个纽孔,允许断线一次。
三、运转噪声的检测
在最高缝纫速度及正常载荷下运转。
① 耳听时,应无异常杂声。采用耳听法判定,在“缝纫性能试验“项目前进行。
② 用声级计测试时,噪声声压级不大于83Db(A).噪声声压级按QB/T 1177-1991中的规定进行试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