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外观检测
1、技术要求:检查主要表面应无明显的裂纹、伤痕、修补痕迹等缺陷,面板、后盖板与机
壳的色泽花纹应基本一致,外露的电镀件及发黑件表面应平整、光滑、色泽一致,无锈蚀、剥
离、擦伤等缺陷,螺钉头部无紧固时旋毛现象,标牌、标记位置准确无伤痕,颜色应符合封样
要求。
2、检测条件:应在自然光线下进行,有照度计时,应用照度计确认。
3、检测方法:在上述光线条件下,距机头500MM处目测。
二、运转噪声
1、技术要求:无负荷运转时,应无异常响声,噪声级不大于75DB。
2、检测条件:
a、环境干扰噪声应比缝纫机噪声低10DB以上
b、测量时尖无反射声影响。
c、测量点视周围环境而定。
d、风、电磁场、振动等周围环境对噪声测量应无影响。
e、被测缝纫机机架应平稳地安放在水平、坚实的地面上。
f、使用量仪:精密声级计(精度±0.2DB)、转速表、45°大三角尺、支架。
3、检测方法:
a、将被测缝纫机的针距调到5MM,拆下压脚,取出梭芯。
b、将声级计用支架固定在测试头距送布牙容针孔450MM,且与针板成45°的位置。
c、认真检查测量点位置,排除对噪声测试有影响的物体。
d、以1800针/mim的缝速运转1分钟后,开启声级计读出表上的值。
e、测试3次以上,取平均值。
三、振动
1、技术要求:无负荷运转时,产生的振动不大于35m/s
2、检测条件:
a、测量环境:应不受外界振动的影响,并排除温度、湿度、电磁场等振动测量的干扰。
b、安放条件:缝纫机机架应平稳地安放在水平、坚实的地面上,台板距地面750mm左右。
c、将针距调到5mm,抬起压脚取出线芯,转速1800针/mim。
d、使用量仪:PV-85压电传感器、VM-80测振仪、专用针板、转速表。
3、检测方法:
a、按说明书调整好测振仪。
b、用原针板螺钉将有传感器的专用针板固定在机器上。
c、按X、Y、Z三个方向测量振动架速度值G。
d、测量三次取其最大值。
四、缝线张力
1、技术要求:针线张力550G左右;梭线张力100G。
2、检测条件:
a、缝线29.5-14.5tex*3Z捻向棉线或涤棉线;抽拉缝线的速度30MM/s;缝纫检验合格后不
得作任何调整。
b、使用量仪:线张力测定仪
3、检测方法:
(1)测针线张力:
a、将针线从线架到大线钩按说明书要求正确穿线,使挑线杆处于最高位置,然后放下压脚
。
b、将线头固定在张力测定仪的穿线钩上,由大线钩处向上拉,在抽拉针线的过程中读出测
量值,测量三次,取其平均值。
(2)测量梭线:
a、将梭线从送布牙容针孔中引出,线头固定在张力测定仪的穿线钩上。
b、朝着操作者方向且与底板成45°方向抽出梭线,在抽拉梭线的过程中读出测量值,测量
三次,取出平均值。
五、针板、推板安装及推板推拉力
1、技术要求:
a、针板安装准确不得松动,针板固定螺钉的边缘不得高于针板表面。
b、推板应高于底板平面0.2-0.5MM,侧面应平齐。
c、针板应高于推板0-1MM。
d、推板推拉力为3N-8N。
2、检测条件:使用量仪:推拉称、塞尺。
3、检测方法:按上面的要求来检查。
六、针杆间隙
1、技术要求:运动方向不大于0.03MM,垂直方向不大于0.03MM。
2、检测条件:
a、推拉力5N。
b、使用量仪:百分表、推拉称、固定上轴用夹头。
3、检测方法:
a、测量运动方向间隙:找出上轴旋梭一周中针杆运动方向的最大装配间隙位置后,固定上
轴,将百分表表头打在针杆上端面,在针杆下端反复加压5N,在表上读出间隙值。、
b、测量垂直方向:转动主动轮,使针杆处于最低位置后,将上轴固定,表头打在线钩附近
,针杆下套筒下端针杆上,与百分表测杆同一平面内,加压5N,并停留2-3秒,读出反复加压时
,表上的间隙值。